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册命高丽国王 后唐 · 后唐明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
王者法天而育兆庶。体地而安八纮。
允执大中。式彰无外。
斗极正而众星咸拱。溟渤广而百谷皆宗。
所以居戴履之伦。穷照临之境。
宏道修德。恭已虚怀。
归心者眷为王人。向化者被以风教。
由是举封崇之命。稽旌赏之文。
垂于古先。罔敢失坠。
其有地称平壤。师擅兼材。
统五旅之强宗。控三韩之奥壤。
务权镇静。志奉声明。
爰协彝章。是加宠教。
咨尔权知高丽国王事建。身资雄勇。
智达机钤。冠边城以挺生。
负壮图而閒出。山河有授。
基址克丰。踵朱蒙启土之祯。
为彼君长。履箕子作藩之迹。
宣乃惠和。俗厚知书。
故能道之以礼义。风骁尚武。
故能肃之以威严。提封于是谧宁。
生聚以之完辑。而复行及唇齿。
分笃皮毛。忿黠虏之挺祅。
恤邻邦而救患。矧以披肝效顺。
秉节纳忠。慕仁寿以康时。
识文思之抚运。海航深险。
输眷贡琛。继陈述职之仪。
茂著勤王之业。夫推至诚而享丰报。
道之常也。奠真封而显列国
礼之大也。劳有所至。
朕无爱焉。今遣使太仆卿王琼使副太府少卿通事舍人杨昭业等持节备礼。
册命尔为高丽国王。于戏。
作善天降之祥。守正神祚之福。
干戈慎于危事。文轨资于远谋。
永为唐臣。世报王爵
往践厥位。汝惟钦哉。
又诏 后唐 · 后唐明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八
卿珠树分煇。
金钩协兆。
领日边之分野。
冠海外之英雄。
士心同感于抚循。
民意咸歌于惠养。
而又诚坚事大。
志在恤邻。
秣马利兵。
甄萱之党。
分衣减食。
济忽汗之人。
继航海以拜章。
每充庭而致贡。
金石之诚明贯日。
风云之梗概凌空。
名播一时。
美流四裔。
志规若此。
赏典宁忘。
特议疏封。
仍升峻秩。
剪桐圭而锡命。
目极蓬山
眷桃野以倾思。
心随济水。
勉祗异礼。
永保崇勋。
今授卿特进检校太尉使持节元莬州都督上柱国充大义军使
封高丽国王
差使太仆卿王琼使副太府少卿杨昭业等往彼。
备礼册命。
兼赐国信银器匹段等。
具如别录。
至当领也。
国公墓志铭 初唐 · 杨炯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九十六
永昌元年春二月甲申朔。酅国公薨。
公讳柔。字怀顺
宏农人也。县犯太原王讳。
改为仙掌焉。公即隋炀帝之元孙。
元德太子之曾孙。恭帝之孙。
国公行基之子。粤若稽古。
崇德象贤。统承先王。
修其礼物。惟丞相保宁西汉
太尉亮弼东朝。功书王家。
泽流后嗣。亦犹司徒之敬敷五教。
殷德日新。后稷之播时百谷。
周有大赉隋高祖昧旦丕显。
齐圣广渊。皇天眷佑。
诞受顾命。恭皇帝逊位明扬。
让天下。作宾皇室。
与国咸休。系承百代之宗。
国称二王之后。公山河积气。
清白馀基。孝友著于闺门。
信义行于邦国。纵心妙用。
不出户庭。覃思典坟。
不窥园圃。及其上公传位。
命服居前。有怵惕之心。
无骄矜之色。汉之平帝
犹敬刘歆。鲁之戴公
尚闻商颂。大唐贵为辰极。
富有寰瀛。用三王之礼。
以同天地。奏八代之乐。
以答神祗。郊上元
定泰时。金绳玉匣。
日观登封左个西偏。
明堂布政。未尝不虞宾在列。
周客来庭。礼秩尊于百寮。
赞拜绝于偫后。犹能小心畏惧。
慎肃恭。上帝时
下人祇协。以为藩屏。
以训子孙。禀命不融。
享年五十有五。呜乎哀哉。
越某月。葬于某原。
嗣子某官。生尽其孝。
死尽其哀。学不替于为丧。
礼有踰于钻燧。卜其宅兆。
俾无后艰。述其家风。
谓之不朽。其铭曰。
有客有客。乘殷之马。
建于上公。尹兹东夏
有客有客。乘殷之辂。
作宾王家。率由典故。
天之苍苍。人之云亡。
柏槚成行。魂归故乡。
杨文昭刘敬思 元末明初 · 贡性之
我家茅屋沧江边,屋头高树云相连。
秋声六月常在座,髣髴两耳闻钧天。
朅来城市住未久,已觉尘埃满衣袖。
高堂素壁忽见画,风雨如闻龙怒吼。
忆昔刘郎多好奇,七尺长身玉雪姿
眼中为惜栋梁具,笑倩杨昭图画之。
杨生好画亦成癖,醉墨淋漓不停笔。
远山近水漫涂抹,铁干虬枝俨行立。
一时清致俱寂然,惟馀此画人间传。
精神恍惚夺造化,意象惨澹含云烟。
吁嗟二公不复见,把玩令人竟忘倦。
老夫白发已如此,往事悠悠泪如霰。
王公济 南宋 · 汪应辰
 出处:全宋文卷四七七六、《文定集》卷九
多闻识,有智虑,可以为难能,而君子之道,或非所先也。
河南王公济从事桂林,而应辰得与之交。
其问学浃洽,极本末无所遗忘,议论驰骋,纚纚不穷。
至于居官临事,明敏精密,盘错必解,隐伏必察,而纤悉无不举也。
世之称道公济者如此,而公济所与余朝夕讲贯,惟存心行己,求无愧于道之为事。
窃尝夷考其行,以实其言,盖其与人交而不欺也,受人之德而不忘也,犯之而不校也。
贫至于饘粥不继,而收恤孀遗,奉养教诲,身执粗衣敝以为之,率加以弥缝调胹,于其间无所不至,内外无间言,而怡怡然忘其贫也。
余所能言而其所不能言者,亦可想见其存心也矣。
夫趋操出于正,则闻识知虑皆一于正矣。
由是而之焉,未始有二也。
不然,则所谓难能者,吾未知有无之孰为愈,此学者所当辨也。
公济将之官,问应辰所以赠行之言者,岂以应辰之相知或异乎众人之知耶?
士之用心于内,非昭然以求闻知,是以知之者寡。
应辰特以久相与处之,故而有见于一二焉耳,非敢以为知也。
使幸而相与处之日加多,则所知有不止于此者。
公济之去也,涵养充实,德义益修,有不可知者矣。
虽然,姑言其所知,而其不可知者有待于他日之再见焉。